7月1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正式下映,这部动画电影在获得了159亿的票房(全球第五)后正式落幕,也为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纵观2025 年上半年电影市场与上海写字楼市场,二者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一、市场表现:高开低走的共同曲线
2025年上半年,两大市场均呈现"一季度冲高、二季度回调"的走势。电影市场春节档以68亿票房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但后续清明、五一档接连失守,6月暑期档开局乏力;
上海写字楼市场同样经历Q1净吸纳量同比提升20%后,Q2新增需求骤减,空置率回升至18.7%。这种"开门红难续"的态势,共同折射出消费信心指数在4月后持续低于荣枯线的宏观环境影响。
二、结构性分化加剧的生存游戏
头部效应强化
展开剩余63%电影市场TOP3影片贡献62%票房(较2024年提升8个百分点),《封神第二部》《流浪地球3》等IP大作垄断排片;甲级写字楼市场同样呈现"马太效应",前滩、北外滩等新兴商务区去化速度是传统CBD的2.3倍,老旧楼宇空置率突破25%。
价格体系重构
电影票均价下降至32元(部分影院推出19.9元特价场),与写字楼市场平均租金同比下降7.2%形成呼应。
但值得注意的是,IMAX厅票价逆势上涨12%,与核心区超甲级写字楼租金维稳形成跨市场对照。
三、供需关系的镜像困境
供给过剩:上半年新开业影院数量同比增加17%,与上海写字楼市场46万㎡新增供应量共同加剧竞争。
需求嬗变:企业租户平均租赁面积缩减至800㎡(2020年为1200㎡),恰似电影市场"观影人次下降但平均观影时长增加"的矛盾现象,反映需求端更趋精打细算。
结语:
在消费降级与产业升级并行的时代,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市场正通过相似的生存逻辑演绎着中国经济的深层叙事。
下半年,已定档的多部影片被寄予厚望,上海写字楼市场也期待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带来新的需求增长点。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赛道重塑科创版图,作为这一板块上的代表,上海宝山科创1号人工智能产业园有望成为上海市场亮点,将办公空间从单一的“物理载体”向"价值生态"进行转变。
发布于:上海市海证金融配资,信钰证券,启恒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