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柳永,我头脑中浮现的,是一个沉醉在宋朝的繁华里,放浪形骸,狂放不羁,“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词人。
柳永虽然屡试不第,却能悉心填词,成为宋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图片
柳永出身于官宦世家,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读书人一样热衷于功名。可是,他的运气不怎么好。第一次落榜后他尚且淡定,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意思是,功名利禄不是人能决定的,保持高远志向才能有所成就。
然而,连续几次科举考试都没有成功,自视太高、年少轻狂的柳永,无法接受落榜的现实,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里的很多字句我们都耳熟能详,比如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还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
图片
要怪就怪柳永自己的词写得太好,本是关上门来的悄悄话,却被他的粉丝们满大街传唱。
到后来,这唱词甚至于越过了高高的宫墙,飘进戒备森严的深宫之内,被仁宗得知,他听到柳永的这首词后,脸色就有点不好看。
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仁宗觉得,你自己考不上进士,却来怪朝廷没有发掘,遗失了你这个贤才。而且还怪话连篇,把天下举子视为光宗耀祖必由之路的科考,奚落为“浮名”,还自称要远离组织,当闲云野鹤般的“白衣卿相”。
再者,柳永作为一个读书人,专门去写那些“下三滥”的市井歌词,而且主要服务对象,是一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伎。
仁宗很不舒服,不过还没有发作。
图片
苦苦投考多年之后,在仁宗初年,柳永终于第一次考中了。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
(宋仁宗)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意思就是,“老兄,您就去浅斟低唱吧,要我给你这个浮名做什么?”
柳三变还能怎么样,皇帝金口玉言不容更改,此时,科举的命运之门已经闭上了一大半。
失望沮丧的柳三变变得更加无所顾忌,从此他流连歌馆茶楼、市井巷陌,他的文学才华与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后来,他改名为永,才做了一个小官。
图片
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也足以感受到柳永的真性情。
张爱玲说:“单车上的少年,在冲向人群的一瞬间突然松开车把,人生的可爱常常就在那一撒手之间。”
柳永就是这样一个率真可爱之人。
在词史上,柳永开了将笔端伸向市井平民内心世界的先河,为之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同时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更抒发了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意境苍凉,真切感人。
对于柳永的词,后人的评价很高:“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
他的词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学习他的优秀作品,他的词曲也不再“难登大雅之堂”,这也许是他如何也料想不到的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海证金融配资,信钰证券,启恒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