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肿瘤微环境(TME)中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临床转化潜力,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大方面:
1. 肿瘤细胞的力学特性与功能
硬度降低:癌细胞普遍比正常细胞更软(如乳腺癌:0.1–0.4 kPa vs. 正常0.2–0.9 kPa),与转移潜能和干细胞特性正相关。 动态适应:转移过程中癌细胞主动软化以抵抗血流剪切力(FSS),定植时则变硬以增强黏附。 争议点:部分癌症(如骨转移)中硬度与侵袭性呈正相关,提示需综合评估其他力学参数(如迁移指数)。
Fig. 1 :肿瘤微环境内复杂的机械扰动
2. 细胞外基质(ECM)的力学调控
ECM硬化:肿瘤组织ECM硬度可达正常组织的8–10倍,由胶原交联(LOX酶)和CAFs分泌MMPs驱动。 促瘤效应: 通过整合素-YAP/TAZ通路促进干细胞特性(CSCs)、EMT和转移; 阻碍免疫细胞浸润,形成“免疫沙漠”表型。展开剩余78%
3. 免疫细胞的力学调控与免疫突触(IS)
免疫突触稳定性: 癌细胞通过降低自身硬度(如减少F-actin)破坏CD8+T/NK细胞IS,导致免疫逃逸; ECM硬度影响T/NK细胞功能:适度硬度激活免疫,过度硬化(如HCC中Piezo1-CaMKII-Osr2轴)诱导T细胞耗竭。 巨噬细胞极化:高硬度ECM促M1型(促炎),而胶原富集3D微环境促M2型(免疫抑制)。
Fig. 2 :免疫突触示意图
4. 力学信号转导机制
关键受体: Piezo1/2:T细胞激活需Piezo1,但持续激活导致耗竭; YAP/TAZ:核转位驱动肿瘤干细胞和免疫抑制; 整合素/DDR/TRPV4:介导ECM-细胞力学信号传递。 通路整合:机械力→受体激活→Ca²⁺内流/细胞骨架重塑→转录因子(如YAP、OSR2)→调控肿瘤命运。
Fig. 3 :细胞机械转导途径概述
5. 临床转化与挑战
治疗策略: 靶向癌细胞硬度:微管稳定剂(如紫杉醇)、胆固醇耗竭剂(MβCD)增强细胞刚度以提升免疫杀伤; 靶向ECM:LOX抑制剂(PXS-5505)、胶原降解酶(胶原体)改善药物渗透; 靶向力学受体:DDR1/2抑制剂、Piezo1拮抗剂、整合素抑制剂(如Cilengitide)。 临床试验: 整合素抑制剂:III期试验(如Cilengitide联合替莫唑胺治疗GBM)未显著改善生存,提示需生物标志物筛选; 其他靶点:LOX2抗体(Simtuzumab)、YAP抑制剂(Verteporfin)等处于早期阶段,疗效待验证。
Fig. 4 :基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力学特性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结与展望
生物力学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维度,但面临模型局限性(如体外ECM模拟与体内差异)和靶点复杂性(如多通路代偿)。未来需开发标准化测量技术(如弹性成像)和精准患者分层,推动力学靶向疗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Fig. 5 :生物力学研究中重要技术的时间线
相关推荐
1.细胞外基质作为癌症和转移的标志:从生物力学到治疗靶标
2.细胞力学与细胞外基质力学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细胞力学感知:数学模型揭示细胞如何响应生物物理微环境
4.癌症及其他疾病中生物力学调控免疫监视的证据及治疗意义
5.机械力在肿瘤生长和治疗中的作用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原论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献;
细胞牵张拉伸,细胞静水压,生物纳米压痕仪,生物力学单轴双轴拉伸试验机,微球微力测试仪等
,可申请“试用试样”
发布于:北京市
海证金融配资,信钰证券,启恒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