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近日曝光的画面让军迷炸锅了:北部战区两架歼轰-7A"飞豹"战斗轰炸机,挂着激光制导炸弹直扑训练场,几秒后模拟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靶标被炸得浓烟滚滚、轰然坍塌。反舰作战不是该用导弹吗?为啥"飞豹"改用炸弹?这波操作背后的战术账本,算得比你想的更精明
传统反舰靠的是鹰击-83K这类空射导弹,一枚成本几百万美元,打出去像撒钱。但激光制导炸弹呢?便宜到后勤处长笑出声——单价只要数万美元,还能量产管饱。比如对付辅助舰、运输船这类"非核心目标",用导弹纯属浪费,而炸弹能像"组合拳"一样批量砸过去,成本碾压导弹
美军账本也算得门儿清。他们的"快沉"项目(QuickSink)直接把JDAM炸弹改装成反舰武器,2024年环太军演中,B-2A轰炸机就用GBU-31炸弹把退役的"塔拉瓦"号两栖舰送进了海底。一颗2000磅炸弹成本仅20多万美元,威力却堪比鱼雷,专挑油轮、登陆舰这类"软柿子"捏 。
别看歼轰-7A是上世纪的老兵,升级后堪称"空中老炮"。它的航电系统彻底翻新,能同时挂4种电子吊舱:2个电子对抗吊舱干扰敌方雷达,1个目标指示吊舱锁定目标,1个数据链吊舱协调友军。武器配置更凶悍——带4枚导弹:2枚霹雳-5EII格斗弹防身,1枚霹雳-8B补刀,再加1枚AKF-088C巡航导弹远程点穴。这身行头让"飞豹"能打能溜,活脱脱的战场多面手 。
英国智库数据透露,中国空军现役的200架歼轰-7A正值"壮年",作战半径1650公里,覆盖南海到第一岛链。虽然跑不过歼-16、打不过歼-20,但它挂得多(9吨载弹)、飞得远,专干"火力输出"的脏活累活。高端战机抢下制空权后,"飞豹"就带着炸弹导弹进场洗地,这套"高低搭配"战术成了解放军的经典杀招 。
用炸弹反舰最狠的一招,是逼着敌人"两线作战"。反舰导弹通常在200公里外发射,靠掠海飞行躲防空;而激光制导炸弹得突进到几十公里内,听着像送死?实则不然:一旦歼-20隐身开路、电子战机干扰敌方雷达,"飞豹"就能低空掠海突防,甩完炸弹立刻跑路。炸弹的激光制导抗干扰强,还能让友机照射目标,专打防空瘫痪的舰船 。
美军"快沉"炸弹也玩同款套路。他们的改装JDAM加装了红外成像导引头,专打商船油轮的水线位置。为啥挑这些目标?大型战舰有"宙斯盾"护体,但商船、登陆舰可没这待遇。战时封锁海上能源通道,或者补刀受伤敌舰,炸弹比导弹更划算——毕竟"导弹打货轮,等于大炮轰蚊子"
炸弹炸军舰早不是新鲜事。二战时德国"弗里兹-X"制导炸弹就曾重创盟军舰船:3枚炸瘫英军"厌战"号战列舰,2枚击沉意大利"罗马"号。但德国人犯了个错:1944年才量产,那时制空权丢了,轰炸机根本飞不到投弹点 。
如今中美同步搞炸弹反舰,核心就一条:大国打仗就是拼消耗。反舰导弹像"金腰带拳王",一招制敌但耗体力;制导炸弹像"街头混混",便宜耐造还能群殴。央视敢播"飞豹炸伯克"的画面,就是明着告诉对手:你防导弹?我偏扔炸弹!你护主力舰?我专打后勤船!这套"战术选择题",谁接招谁头疼 。
训练场上立个"伯克级"模型,摆明了是"点名警告"。近年美英航母编队常在南海、台海搞"自由航行",解放军直接用对手主力舰当靶子,传递的信号就一句:你的船,我炸得中!尤其"伯克"级依赖"宙斯盾"防空系统,而激光制导炸弹的掠海攻击模式,恰好能绕过雷达探测盲区,逼着美军重新调整防御策略 。
北部战区演练时还故意加戏:选复杂气象、强电磁干扰的环境投弹。飞行员既要超低空躲雷达,又要抗干扰稳锁定,全程手动操作。这种"地狱难度"训练,攒下的实战数据能优化火控系统,更让飞行员养成肌肉记忆——真到战时,胜负就在投弹那几秒 。
"飞豹"能再战十年,靠的不是单打独斗。央视画面里,它常和空警-500预警机、歼-16电子战机编队出击。预警机负责扫描海域,电子战机组压制防空网,"飞豹"只管突防投弹。甚至还有新战法:无人机前出侦察,发现目标后"飞豹"在防区外发射巡航导弹。这套体系让老机型避开空战短板,专注发挥"炸弹卡车"的本职 。
美军B-2A用"快沉"炸弹时,也得靠P-8巡逻机引导目标。现代反舰早不是"飞机vs军舰"的单挑,而是"预警-干扰-打击"的链条对决。中国空军把歼轰-7A塞进这个链条,等于给老枪配了新瞄具——打不准?不存在的 。
海证金融配资,信钰证券,启恒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