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斗彩瓷器鉴定:从胎釉到款识全方位解析!
无论鉴定哪个朝代的瓷器,都要根据其细部特征来判定其时代所用的原辅材料和制作工艺、风格特征后再进行综合判定而得出是真品还是仿品(当然,也有的专家先看总体,再看细部特征来判定,但这只是经验和习惯问题,不影响对一件瓷器的鉴定)。此文仅就成化斗彩的细部特征对鉴定成化斗彩的作用来论述。
成窑制品大多数被博物馆所收藏,散落民间的不多,所以,成瓷素为历代鉴古收藏家所珍,故在明末时就已有“成杯一双,价值十万”之说。公元1465至1487年,是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统治中国的23年,成化帝和他的高祖永乐帝以及其祖父宣德帝相比,几乎没有文治武功可言,然而成化帝在景德镇御器厂所烧造的瓷器却精美异常,其成就决不会在永宣官窑之下,相反一改永宣粗犷雄健精粹之风格,创新了很多雅致精巧的小品,把国瓷发展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峰,让后世的制瓷者望成瓷而兴叹:“成瓷后世很难仿制!”。
展开剩余79%明成化斗彩瓷器从景德镇龙珠阁御厂地层出土的遗存器物考察来看,成窑斗彩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晚期成就最高。而从遗址断层出土堆积物可知,其高质精美之器,即被历朝所称赞的成窑佳器,主要是指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之间烧制的斗彩和青花瓷。这一时期的成窑斗彩,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
近年来,收藏界的明斗彩热持续升温,国内市场上和收藏家手中的“斗彩”成百上千甚至数以万计地出现,真假争论搅得许多收藏爱好者一头雾水。很多藏家最近问到真品鉴定该从哪些细节去入手呢?我认为在鉴定斗彩时,不能一律套用姹紫,胎色,色彩,要具体分期而论。藏品的鉴赏,绝非某些人所说的凭感觉看新老,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希望能通过文章把自身所学传递出去,让全国八千万藏友能认清手中珍宝的价值,振兴收藏界!成化斗彩瓷器鉴定交易咨询下图 珠山老师。
1:看胎
由于“成化官窑白瓷的质地、白硬居明代之冠”,口沿纵大,底足纵深,都很周正,不见变形。这样的胎质能经受反复修胎,故而纵是薄胎,稍为细心也能感触到器底器身器口的由厚到薄。叩击这样的器物,金属之声比宋定和永乐甜白之声,更清晰更绵长更悦耳。
2:看彩
既叫彩瓷,看彩当是一个重要看点。于此,专家行家都有介评,我的认同是,红彩有无光的鲜红和有光的油红。几乎都不透明。绿彩有偏青的深绿和偏黄的草绿,还有淡雅的浅绿。都透明,但程度不同。黄彩主要有透明的杏黄和蜜腊黄,还有不透明的姜黄。高倍放大镜观察,透明的黄彩中悬浮着黑色小颗粒。黑彩有说存在有说不存在。老林认为存在,有故宫藏品为证。
3:看微痕。
玩宣德、成化彩瓷的行家里手指出,器表釉面上的“虹彩”表象是判真识假的硬指标。“虹彩”不是釉彩的化学成分致色,而是一种物理现象的光学致色。老林对这样的看点和判定是认同的。但是老林认为这样的不易目视发现的“虹彩”与出现在釉面的可直观的“蛤蜊光”是有所区别的。据说,“蛤蜊光”已能人工制造了,这就更应该警惕。不应一见有蛤蜊光就深信是到代的,是真品。当然人为的蛤蜊光和自然的蛤蜊光还是有区别的,关键在于细心观察,冷静比较,杜绝盲从。
4:看胎土
成化时期瓷器胎骨系麻仓土胎!真成化瓷胎细腻而不滑手,手指在瓷胎上有一种吸附感,而新仿的成化瓷胎如果不经打磨就不润腻,只有一种戳手感,而经打磨的瓷胎虽然不会出现戳手的感觉,但又会有一种滑手不吸附的感觉。现代仿成化瓷器的高手们虽然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仿成化瓷胎的问题,但终归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麻仓土已绝迹!
5:看落款
成化款肥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有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两种,不见“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成化官窑瓷器年款主要体式为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围以青花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也有极个别无边栏的。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另见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的六字楷款,落在盘类的口边或高足杯的的足内沿,另成化彩瓷均属青花款。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
说了这么多,要判断其真假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手中有真货,有道是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对于手中没有获得真品或上手过真品的人,光凭他从书本上所得到的片言只语的资料就敢判断真假,那是一种很不负责的作为,万不可取!因为成化斗彩在万历时就有了仿品,而这些仿品的价值也非同小可,因此我们既不能随便承认也不能一概否认,二者做法都不可取,都是不负责任的。不管是官方专家也好,民间鉴定家也好,还是民间收藏家也好。
发布于:江西省海证金融配资,信钰证券,启恒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