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就帮你改写文章,每段保持原意,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写,文字量差别不大:
---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三 少
五胡十六国系列之三——二赵
历史,越是深入研读,越是久远沉淀,心中的沉重感便越发明显。
赵,是中国百家姓中的大姓之一。
这“赵”,既带有汉族色彩,又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乍一看,好似汉人所建的小朝廷,但实际上远比这复杂得多。
汉赵,是由匈奴人刘渊创立的政权,这个政权诞生于五胡乱华的混乱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首次在中原建立的小朝廷。
明明是胡族建立的国家,为何要冠上“汉”的姓氏呢?
展开剩余91%刘渊本身是个有学问的读书人,讲究道理、讲究名分。做任何事都需要有个合理的理由,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因此,刘渊在创建政权时,打出了“光复大汉”的旗号,希望通过复兴汉室来正当化自己的统治。他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以此示意政权的合法传承。
从血统上看,刘渊也确实与汉室刘氏有渊源。
据记载,汉高祖刘邦当年曾将一位刘姓宗室公主以和亲名义嫁给了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二人结为兄弟盟约。
于是,冒顿单于的后代也沿用了“刘”姓,刘渊便是这位单于的后裔。
刘曜,刘渊的族侄,是汉赵王朝的第四代领导人。公元318年十月,他登基称帝,改国号为赵。
那么,为什么刘曜会将“汉”改为“赵”呢?他说:
“我们的祖先兴起于北方,刘渊当年为了笼络汉族人,才设立了汉宗庙。如今,应当以匈奴单于为根本,改称‘赵’。”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第一座都城是晋阳。
而刘渊和刘曜的刘姓家族世代生活在晋阳附近,对他们而言,这片土地是祖先的根基,是他们真正属于的家园。
石勒,羯族出身,奴隶背景,勇猛善射。流亡途中,他投靠了刘渊,为汉赵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石勒与刘曜矛盾激化,他愤怒地说道:
“我事奉刘氏,尽心尽力远超常人。这江山基业皆是我打下,如今得势,他们竟想加害于我。赵王、赵帝之位,我自己能夺,何需他们赐予?”
公元319年二月,石勒正式称帝,国号同样为“赵”。
从此,北方陷入“两赵争霸”的局面。
历史上,刘渊建立的政权被称为“汉赵”或“前赵”,石勒的政权则被称为“后赵”。
乱世中,最危险的身份不是杀手,而是皇帝。杀手之间的仇杀大多源自江湖恩怨,杀人复仇在逻辑上还能理解。
但当了皇帝,却必须日日夜夜担心自己的性命,这样的日子怎能称得上活着?
刘和,刘渊长子,汉光文帝刘渊于公元310年十月驾崩后,遵照遗愿由刘和继位,成为汉赵第二位领导人。
刘和却是个头脑简单的人,刚登基便轻信谗言,准备对自己的弟弟们动手。安昌王刘盛劝道:
“先帝棺椁尚未安葬,四王尚未变节,一旦兄弟相残,天下岂不嘲笑陛下?大业未成,不应轻信谗言疑心兄弟。兄弟尚且不能信任,何况他人?”
这句话掷地有声,却因此惹怒了刘和,刘盛当场被处死。
毫无悬念,刘和的行动最终失败,他被弟弟们擒获,五花大绑,押至大街斩首示众。
直到刘聪登基后,才为先帝刘渊举行正式葬礼。
从刘渊驾崩,到刘和继位,再到刘和发动内讧,最后刘聪夺位,这一系列变故仅用了约一个月时间。
兄弟相残,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史书记载刘和为“汉赵废帝”,仅在位约七天。
刘聪则是汉赵的第三位领袖,在位八年,被称为汉昭武帝。
刘姓家族本为匈奴族,其血脉中充满了不安分的基因。
他们的始祖冒顿单于曾弑父夺权,开创了匈奴族内的弑亲先例。
刘渊有六个被记录的儿子,依次为:长子刘和、次子刘恭、四子刘聪、五子刘裕、六子刘隆、七子刘乂。
刘渊刚刚去世,这六兄弟便开始了你死我活的厮杀。
公元310年,刘聪杀了哥哥刘和;同年,刘和杀了弟弟刘隆。
公元317年,刘聪又杀了弟弟刘乂。
公元318年,刘聪杀了弟弟刘裕。
唯一未见记载的次子刘恭,推测早亡,未参与这场血腥的兄弟厮杀。
公元311年六月,刘裕攻打西晋,俘虏晋怀帝司马炽。
在汉赵宫廷,刘裕对司马炽百般羞辱,二年后正月,刘裕以毒酒毒杀了晋怀帝,尸骨不存。
公元316年十一月,西晋皇帝司马邺被迫投降汉赵。两年后,司马邺同样被刘聪杀害,时年仅18岁。
司马炽与司马邺两人,虽无私怨,却死前受尽凌辱,死后尸骨被抛弃喂狗。
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且血泪交织的历史。
这样一个残暴无情的统治者,注定其政权难以长久。果然,公元318年8月31日,刘聪因病驾崩。
刘粲,是刘聪之子,去世前一年被立为皇太子。刘聪死后,刘粲继位,是为汉隐帝。
这是汉赵的第四任领袖,在位时间稍长于刘和,大约一月。
即位后的刘粲,沉溺于酒色与享乐,残酷诛杀辅臣,忠奸不分,行为乖张放肆。
公元318年八月,顾命大臣靳准发动政变,弑杀了汉隐帝刘粲。
靳准虽杀君夺权,却未及登基,便被手下反叛所杀。
刘曜,刘渊族侄,自幼与刘渊一同成长。无论学识还是武艺皆不俗,可谓全面发展。
靳准政变之时,刘曜刚消灭西晋势力,驻守长安。得知家变,立刻率军回师。
途中将士劝刘曜称帝,319年刘曜正式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成为汉赵的末代皇帝。
刘曜在位约十年,史称“前赵”。
一山容不得二虎。
羯族的石勒,体格魁梧、骁勇善射,同样是汉赵政权的重要奠基者。
人性中总有自私和短视的一面,他们无比放大自身优点,却往往忽视自身缺陷。
公元319年十一月,石勒在襄国即位赵王,正式建立后赵政权。
从此,后赵石勒与前赵刘曜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
329年,刘曜在洛阳战败,被石勒处死。
刘渊死后,其子刘熙惊慌逃离驻地,石虎军队活捉刘熙、刘胤及三千多文武百官,全部被屠戮。
随后,洛阳又有五郡居民五千余人遭屠杀。
匈奴刘氏家族因此劫难,损失惨重,几近灭绝。
刘熙被杀,宣告前赵政权的彻底覆灭。前赵从304年至329年,历时25年。
后赵由石勒创立,历经七代皇帝,存在33年。
这三十多年,充满了杀戮与权谋的激烈冲突,堪称一场真实的大型历史“动作大片”。
首位皇帝赵明帝石勒,在位14年,60岁时病逝。
赵明帝建国后,平定关中,先后击败苟晞与曹嶷,消灭前赵政权,南下掠夺晋土,北攻代国。
在他的领导下,后赵一度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政权,达至鼎盛时期。
第二位皇帝石弘,石勒之子,位仅两年,被迫禅让给石虎,随后被石虎杀害,终年22岁。
第三任赵武帝石虎,石勒侄子,统治10年,54岁病逝。
石虎性格暴虐残酷,治国无方,唯独乐于杀戮。
他残忍杀害儿子石宣全家,东宫官员皆遭车裂,恶名昭彰。
他无愧为十六国时期最残暴的暴君之一。
第四任皇帝石世,石虎儿子,在位仅1个月,10岁被石遵所杀。
第五任石遵,同为石虎之子,统治183天,被石鉴所杀。
第六任后赵哀帝石鉴,石虎之子,统治1年,被冉闵废杀。
冉闵是石虎的养孙,含养其父冉良。石遵曾承诺冉闵:“成功后,立你为太子。”
不料石遵改立石衍,令冉闵愤怒,二人爆发内斗。
冉闵屠城时,亲率赵人诛杀胡人,死者达20余万,尸体被野兽吞噬。
石氏家族被彻底消灭。
唉,养了一头狼。
第七位皇帝石祗,石虎之子,统治1年,351年11月被刘显暗杀。
石祗之死,标志着后赵33年政权的终结。
为彻底剿除异己,352年,冉闵焚毁襄国宫室,强迫百姓迁徙邺城,下达“杀胡令”。
此举造成羯族几乎灭绝,中原胡人死亡数百万,流离失所者无数。
在汉赵政权期间,杀戮惨烈,数字触目惊心。
307年,石勒于邺城屠杀万人。
308年,刘渊将军刘景在延津淹死三万余男女。
308年,刘聪攻占屯留、长子,斩杀晋军一万九千人。
308年,石勒在武德之战屠杀晋军万余。
310年,石勒于河内屠杀投降晋军万余。
311年,石勒包围苦县宁平城,杀晋军十万余人。
318年,靳准屠杀平阳刘氏宗室。
319年,石勒杀刘曜舍人曹平乐三族。
325年,刘曜军在孟津杀石虎士兵五千余。
325年,石勒攻克石梁,屠杀刘曜士兵万余。
322年,石勒军在潼关惨败,尸体遍布三百余里。
322年,石勒手下张貉攻陷邾城,死者六千。
327年,刘曜子刘胤杀前凉韩璞军二万。
329年,石虎杀刘熙、刘胤及三千文武官员,匈奴刘氏几近灭族。
347年,石虎手下屠杀投降后赵将士一万三千。
337年,石虎杀大臣李颜三十余人。
348年,石虎灭石宣全家及东宫数千官员。
349年,石遵屠杀大臣张豺三族。
349年,平棘之战,石冲三万将士被冉闵坑杀。
349年,冉闵率赵人屠杀胡人二十余万。
350年,洛阳麻秋杀胡人千余,冉闵杀汝阴王琨三千余。
352年,冉闵下“杀胡令”,中原胡人死亡达百万,羯族几乎绝灭。
三少感慨:
五胡乱华,是中华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代,但这融合的背后,是数不清的生命凋零与血泪交织!
本文为三少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
你看,这样改写感觉如何?需要再调整哪块细节,我可以继续帮你润色。
发布于:天津市海证金融配资,信钰证券,启恒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